《賽斯序》每個人都是未知實相的一部分
(珍在出神狀態中傳述賽斯序的情況記錄在第一部,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的第六八五節裡,那節的中場休息時,賽斯在十點五十七分開始講下面的資料。)
現在:序:有一個“未知的”實相,我是它的一部分,而你們也一樣。
(停頓良久。)許久以前(註1),我突然出現在你們的時空裡,自那時起,我跟許多人談過話,而這是我的第三本書(註2),如果我是以一般的方式藉由肉體誕生在你們世界裡的話,這一切對任何人而言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反之,我卻開始透過珍﹒羅伯茲說話,以表達我自己。所有這一切當中都有一個目的,而那個目的的一部分就蘊涵在現在這本書裡。
每個個人都是未知的實相之一部分。可是,由於我的地位,我顯然比大多數人更是其一部分,我在心理上的覺知連接到你們有意識覺知的世界及其他至少彷彿逃過了你們注意的世界。我透過她說話的那個女人發現她處於一種不尋常的狀況,因為沒有任何理論––形上的、心理的或其他––可以適當的解釋她的經驗。這使得她去發展她自己的理論,而這本書是某些已在《意識的探險》(註3)裡提過的概念的一個延伸。為了寫那本書,魯柏汲取了能量的深源。
(十一點十一分。)可是,以你們的話來說,這未知的實相是未知到超過了最具彈性的意識所能企及的,而它只能被像我這樣一個潛伏在其中的人格所趨近。不過,一旦表達之後,它就能被理解。那麼,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這未知的實相為你們有意識的知曉。
從歷史上來看,人一度認為只有一個世界。現在他知道並非如此了,但他仍執著於一個神,一個自己,及藉以表達這自己的一個身體的這些概念。
是有一個神,但在祂之內有很多個神;只有一個自己,但在他之內有很多個自己。在一個時間裡只有一個身體,但自己在其他的時間裡有其他的身體。所有的“時間”都同時存在。
(停頓良久。)以歷史性的說法,人類選擇了某一條發展的路線。在其中,他的意識專門化了,集中焦點在極為特殊的經驗上。但心理上及生理上來說,永遠與生倶有改變那個模式的可能性,一種會有效的把人類提升到另一種氣候的改變。
(十一點二十二分。)不過,這樣的一種發展首先需要擴展對自己的概念,並且對人類潛能有更大的瞭解。人類意識目前正在一個階段,在其間,如果人類想要達成他最大成就的話,這種發展不只是可行的,並且是必要的。
到某個程度,珍.羅伯茲的經驗暗示了人類心靈的多重次元本質,並且給予潛藏在每個人之內的能力線索。這些都是你們種族傳承的一部分,它們顯示出那連接你們居於其中的已知與“未知”實相之心靈橋樑。
只要你們對自己的本質仍然持有非常局限性的觀念,就無法開始理解一個多重次元的神性或一個宇宙性實相,在其中所有的意識都獨特而不可侵犯,卻又熱衷於形成具有組織及意義的無窮盡之完形(gestalts)。
在我其他的書裡,用了許多已被接受的概念作為跳板,把讀者帶到其他的瞭解層面。在這兒我想說明的是,這本書(註4)將開創一個旅程,在其中可能看起來熟悉的東西已被遠遠的留在後面了。但是當我結束時,希望你們會發現那已知的實相甚至變得更可貴、更“真實”,因為你會發現它被一個“未知的”實相之豐富組織內外澈照,並看見那“未知的”實相在日常生活最親密的部分浮現出來。請等我們一會兒。(在十一點三十五分停頓。)在個人與群體雙方面,你對個人的觀念限制了你,然而,你們的宗教、形上學、歷史,甚或科學都依照你們對你是誰或是什麼的概念而定。心理學並沒有解釋你們自己的實相,它們無法涵蓋你們的經驗。宗教並沒能解釋你們更大的實相,而科學也讓你們對於居住其中的宇宙之本質同樣的無知。
這些機構與學問是由個人所組成的,而每個人也都被自己對私人實相的局限概念所限制:所以,我們將以個人實相來開始,而且也永遠會回到它上面。這本書裡的這些概念是想要擴展每個讀者的私人實相。它們也許看起來很神秘或複雜,但任何一個決心想瞭解自己及其更大世界之未知因素的本質的人,都有能力企及。
因此,這本書有一個私人性的開始。珍.羅伯茲的先生羅勃.柏茲對他母親的死(在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想要有更多的瞭解。在一節課裡(一九七四年二月四日第679節)他拿出一些舊照片。現在:死後生活之描述通常與大眾所接受的一個自己(one self)的舊概念及個人性(personhood)的局限觀念一致。不過,我還是利用那個機會來開始這一本書。
(停頓良久。)當“自己”活在肉體中時,它是多重次元的。它是靈性與心理本體的勝利,不斷由無數的可能實相中選擇它自己清晰而堅定不移的焦點(非常熱切的)。當你沒認識此點時,就會把所有舊的誤解投射到死後的生活上。你預期死者與生者沒多少不同––如果你真相信來生––但也許更平靜些、更明白些,並且,運氣好的話,更睿智些。
(在十一點五十一分停頓––然後非常強調的說:)事實是,在人生裡,你很巧妙卻又完美地懸在實相之間,而在死後你也一樣。於是,我利用那機會來解釋羅的母親在死後所得的大幅度自由––但也解釋在她生時就在的她實相的那些成分,在意識上––由於人類對心靈本質的觀念––對她而言是關閉的。
我偶爾評論那些屬於柏茲家庭(包括珍)的照片,但任何讀者都可以看看自己的老照片而問同樣的問題,把在此地所說的應用到私人經驗上。“未知的”實相––你是它的已知的同等物(再次更大聲的)。那麼,認識你自己,當你變得熟悉這些概念時,你的意識會擴展。我自己則代表你的存在之那些已然了悟的部分。我的聲音自你也在其中享有經驗的心靈階層升起,所以,傾聽自己的“知曉”吧。
(快活的:)序言結束。
(十二點一分。)
註釋:
1、賽斯第一次向珍和我宣稱他在場並說出名字,是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八日舉行的第4節。見《靈界的訊息》第一章。
2、賽斯之前的兩本書是《靈魂永生》和《個人實相的本質》,不過,它們當然也是珍的書。(為了紀錄的完整起見,應該一提的是,珍談通靈現象的第一本書是《實習神明手冊》。紐約的Frederick Fell Publishers分別在一九六六年和一九七四年出版精裝本和平裝本。然後在一九七六年紐約的Pocket Books發行平裝本,書名改為《賽斯的到來》[The Coming of Seth]。)
3、但事實上,這個月初(一九七四年二月)珍開始《意識的探險》最後的完稿。不過,她已把在裡面談到的所有主題細節整理好了。
4、分成兩卷出版《未知的實相》是在差不多十三個月前,收到這篇序的時候決定的。參見我的前言。